目前,外资背景的零部件厂商占中国市场份额的75%以上,独自企业占55%,中外合资企业占45%,在汽车电子、发动机等科技含量较高的领域,外资企业所占份额高达90%以上,其中汽车电喷系统,发动机管理系统,ABS和安全气囊等核心零部件的产量中外资企业所占的比例分别占到100%、100%、91%、69%。国产零部件所占销售收入仅占全行业的20%~25%,并主要应用于自主品牌的汽车,民营零部件企业面临着外资企业的冲击,如此悬殊的竞争力,我国自主零部件品牌已经到了生词存亡的关头。汽车零部件的生产没有支撑起一个汽车强国的实力。是时候把零部件的发展摆在合适的位置。
外资零部件占中国市场份额
“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中国汽车工业的五大任务;
一、降低油耗
二、做强零部件
三、抓紧制定进入汽车社会的国家战略
四、培养世界级的企业和品牌
五、制定合理的海外战略
这五个任务中,多数与零部件企业相关。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缺乏技术和人才。中国汽车零部件供应链中应该看到中国厂商的身影。中国汽车产业当前可以说是风头正劲,但中国零部件的发展还没有进入到快速道中,对于我国众多的汽车零部件企业来讲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因为全球的零部件生产商都已经把中国市场列入到战略布局中来。
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散和乱。零部件企业有很多,真正上规模的很少,资金分散、人员分散、技术分散是这些企业的共同特点。这些小企业在产品质量和交货及时性上常常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零部件行业亟须整合。
整车厂关心零部件质量和成本
规模较大的厂家确实实力较强,小企业与这些大企业相比,不仅在规模上有很大差距,在产品质量和成本控制方面也差很多。
零部件质量和成本是整车厂最关心的两大问题,恰恰在解决这两大问题方面,很多零部件企业做得不好。不仅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很多企业还不能很好控制成本,价格偏高,这类企业不会进入我们长期、正式的供应商名单。
由于国内很多规模小的零部件企业不能保证产品质量,很多时候,不得不选择国际供应商,尽管价格会翻倍甚至高出几倍,但质量方面确实能够得到保证。很多国外公司的产品是不能被替代的,国内零部件企业追赶的路还很长。
全球采购使零部件业竞争越来越激烈
汽车零部件企业,现在更关心主机厂的要求。因为竞争越来越激烈,主机厂会随时根据政策、市场变化对产品进行调整,零部件企业应该更主动关注主机厂需求的变化。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认为,主要原因是消费者对主机厂品牌的认可,延伸到了对其零部件供应商的身上,进而影响到整车企业采购人员的行为。举一个例子,比如消费者认可上海大众品牌的汽车,那么只要是上海大众的零部件供应商,对采购人员来讲,第一感觉就是这家零部件企业在质量、供货方面会有保障。所以,零部件企业一旦进入著名汽车企业的采购体系,对其品牌的宣传非常有帮助。
另外,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面临的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是现在市场太大了,很多零部件企业只要找到三五家主机厂就能够生存下去。但未来三到五年内,零部件市场会面临新的整合,那时如果只为三五家主机厂供货,很难继续生存下去,必须要找到更多的主机厂作为支撑企业。例如,市场经过进一步整合后,一家变速器企业可能必须覆盖我国市场的1/3以上才能长久发展。要做到这一点,零部件企业惟一能做的就是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尤其是提升自己的研发能力。目前,汽车零部件采购已经越来越全球化,我们可以从国际市场上采购所需的零部件。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国外企业更具有优势,因为他们的产品质量、技术都比国内企业高出很多,同时他们还能和主机厂进行产品前期共同研发,不断推出适合整车企业需要的新产品。相对来说,国内企业在这方面做得不够好,还有很大差距。在未来全球化程度越来越深的情况下,国内零部件企业一定要做好研发工作,不能只靠低质低价竞争市场,否则将失去生存空间。
与供应商共同开发新产品
作为汽车零部件供应链上的采购方,对零部件质量有严格标准。供应商有实力强的也有实力弱些的,一些规模小的供应商在产品质量提升方面做得不到位,对于这种供应商,我们可能要做一些调整。那些规模大、技术成熟的零部件企业能保证供货质量。
现在,有些零部件供应商开发的产品超出了用户的需求,过于超前,有些零部件供应商开发的产品在性能方面又比较滞后,不能满足整车厂和用户的需要。零部件企业在开发新产品时,搞清楚整车厂和用户的需求很重要,既能减少一些投入、节约成本,又能满足采购方需要,这样对双方都有利。
中国汽配产业要想做大做强,汽配企业就必须在提高品牌意识,提升自主研发能力,以及加强国际竞争与合作等方面去主动寻找突破。随着中国企业对汽配技术研发能力的快速提高,中国数万家的汽配企业一定会迎来一次行业的大洗牌,洗牌的结果一定是“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中国汽车强国之路看汽配,汽配强自然就是中国汽车强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