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今年6月从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的岗位上卸任,他对世界经济有深刻的理解和丰富的国际经验。他认为,在未来5到10年或更长时期,国际经济形势不甚乐观。目前国际经济的焦点问题是欧洲国家主权债务危机,如果欧洲国家不推行结构性改革,任何由欧洲中央银行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的贷款援助都将只是短期的“止痛药”。但实际上南欧国家推行结构性改革十分困难。
林毅夫指出,最近欧洲中央银行宣布要无限制购买政府债务,美国马上宣布要实行所谓的QE3(第三次量化宽松),日本也宣布实行货币宽松政策,这种货币宽松政策基本上是一种变相的贬值措施,就是要不断增加货币供给。这样政策带来的后果就是会鼓励短期投机行为,影响发达国家自身金融市场的稳定,而且会推动国际市场大宗商品市场价格的波动,以及新兴经济体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价格的大起大落,给发展中国家带来宏观经济管理上的新挑战。他提示说,这种国际上的新态可能会变成常态,我们要做好打硬仗的心理准备。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环境中,中国经济可谓一枝独秀。尽管去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有所下降,引发世界上一些人对中国经济的担心,但这并未影响林毅夫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他认为中国过去6个季度经济增长速度连续下滑的原因是周期性的,只要政府能够采取适当的反周期的宏观调控措施就能够解决问题。他判断中国经济的发展仍然需要投资来拉动,要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促进生产力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同时,中国要吸取过去的经验和教训。他认为新一轮的宏观调控应该以政府的财政支出为主,但是银行要改善配套管理措施,根据实际投资需求控制好发放贷款的节奏。他表示,中国确实有很多政府过度干预行为需要退出,但政府应该发挥积极因势利导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创造了连续32年经济快速发展的奇迹,人民生活水平显着提高。结合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经济发展历史,林毅夫表示,按照比较优势理论发展经济,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速度可以达到发达国家的2-3倍,并且维持10年、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而且风险也比发达国家小得多。他认为,如果中国能够深化改革,充分利用后发优势,以中国拥有的增长空间和资源,中国经济未来20年还将维持8%左右的高速增长。当下中国面临的最大问题,他认为是收入分配差距问题,必须高度关注。他强调,我们应该居安思危,时刻保持冷静和客观,才能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林毅夫在报告总结中说,中国这一代学生处在一个特别好的时代,中国几代知识分子追求的强国富民的理想,很可能在我们这一代得以实现。他鼓励各位同学要做有担当的知识分子,不做社会批评家,而是要做理想实现家,要善于发现机遇和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找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