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使用V型台和百分表,测量半轴中部径向跳动和凸缘内侧端面跳动。
径向跳动:≤1.0mm
端面跳动:≤0.15mm
注意:若径向跳动和端面跳动超过极限值,则进行校正,视需要更换新的半轴。
(b) 用磁力探伤法,检查半轴是否存在裂纹。
(c) 检查半轴端部花键是否严重磨损,有无明显扭曲和裂纹。
齿厚磨损:≤0.2mm
齿形扭斜:≤1mm
注意:若花键齿厚磨损与齿形扭斜超过极限值,则更换新的半轴
2、主动齿轮与被动齿轮啮合面间隙调整
(a) 将百分表表针垂直靠在被齿齿面上,将主动齿轮固定使其不能转动,轻轻转动被动齿轮,表针来回摆动的范围为主被齿齿侧间隙。间隙:0.2~0.4mm
(b) 若间隙偏大,调整螺母使被齿靠近主齿;若间隙偏小,调整螺母使被齿远离主齿。调整时,两端的调整螺母相等地旋入或旋出,以保证轴承预紧力不变,同时还要满足调整螺母的开槽与轴承盖上的M8螺纹孔对齐,确保止动片能锁住调整螺母。
注意:取三个位置测量,每个位置测三个点
3、主动齿轮与被动齿轮啮合印迹的调整
在被齿上均匀地涂上2~3处红丹粉,每处涂2~3齿的正反面,正反转动凸缘,直到显示出接触印迹,观察主、被齿接触印迹。主、被齿啮合印迹要求为:正、反面的印迹在齿长和齿高方向均要达到60%以上,并且在齿长方向处在中间偏小端,齿高方向处在中间。若接触印迹与要求不符,调整调整垫片使其达到要求。印迹偏向齿底,增加轴承座调整垫片的厚度;印迹偏小齿顶,减小轴承座调整垫片的厚度。(a) 正确的啮合痕迹。
(b) 啮合痕迹偏于齿根,需将主动齿轮壳与主减速器壳调整垫片X厚度增厚
(c)啮合痕迹偏于齿顶,需将主动齿轮壳与主减速器壳调整垫片X厚度减薄
4、差速器轴承预紧力的检测调整
(a) 将差速器总成装入差速器壳,按照配对标记把轴承盖套在轴承螺栓上,拧紧连接螺母。扭矩:235±20N.m
(b) 将调整螺母选入主减壳两端的螺纹孔内。将一根绳子的一端挂在被齿螺栓上,在差速器上绕1~2圈,用测力计钩住绳子的另一端测量差速器轴承预紧力。预紧力:29±13N
(c) 若所测数值不在要求范围内,需调整两端的调整螺母至符合要求。预紧力过偏大,将两端的调整螺母适当的旋出;预紧力偏小,将两端的调整螺母适当的旋入。
5、主动齿轴承预紧力的检测调整
(a) 将装好轴承外圈的轴承座套在主齿上,再放入调整垫片和圆锥滚子轴承并将后者敲到位。给轴承施加10~20Mpa的压力
(b) 将一根绳子的一端用螺栓固定在轴承座上,绕轴承座最外圈一周,用测力计钩住绳子的另一端测量主齿轴承预紧力。预紧力:15±5N
(c) 若所测数值不再要求范围内,就更换调整垫片至符合要求。预紧力偏大,就增加调整垫片的厚度;预紧力偏小,就减小调整垫片的厚度。垫圈标准厚度为2.0、2.05、2.1、2.15、2.3、2.35、2.45、2.5、2.55、3.0、3.1、3.3、和3.4mm
6、主动齿轮轴承座与主减速器壳垫片的检测调整
提示:主动齿轮壳与主减速器之间的调整垫片X厚度可由下式计标:X=(A±Z)+B-(L±Y)
其中:A——主动齿轮齿顶端面至被动齿轮轴线的理论值(mm)
B——主动齿轮端面至主动齿轮壳联接面的实测值(mm)(未装调整垫片时测量)
L——主减速器壳联接端面至被动齿轮中心线距离的理论值。
Z——A 值的实际偏差量(mm)(打印在主动齿轮端面)
Y——L值的实际偏差量(mm)(打印在主减速器壳联接端面上)。对于目前斯太尔系列欧曼重卡使用的总速比i=4.38
其中:A=102mm L=170mm
(a) 在未安装调整垫片X时,实测得B=70.2mm
(b) 观察主动齿轮端面打印的Z值(1/100mm)。例如端面打印值为-30,则Z=-0.3mm
(c) 观察主减速器壳联接端面打印的Y值(1/
提示:调整垫片标准厚度为0.1、0.15、0.4、和
7、差速半轴齿轮与行星轮的间隙调整
(a) 将十字轴合件分别放在左右差壳上用百分表测量半轴齿轮和行星齿轮的间隙。间隙:0.18~
(b) 若间隙偏大,更换较厚的半轴齿轮垫片;间隙偏小,更换较薄的半轴齿轮垫片。直到所测间隙 符合要求。
提示:半轴齿轮止推垫片标准厚度为4.9、5.0、5.1、5.2、5
8、轮边轴承预紧力的调整
(a) 将绳索缠绕在轮毂螺栓上若干圈,在绳索一端连上拉力计,沿车轮螺栓分布圆切线方向拉动拉力计,使轮毂平稳旋转起来,此时拉力计的读数即反映轴承预紧的情况。预紧力:4~
(b) 根据预紧力调整轴头螺母,预紧力过大将螺母旋松、预紧力过小将螺母拧紧至标准值。